刹车片市场静悄悄上演材料革命,中国企业专利数量激增。
“在未进行散热圈的极端情况下,直接驻车,高温导致制动片有机物材料发生起火。”小米汽车在6月28日的官方声明中这样解释YU7 Max在天津V1赛车场测试时发生的刹车片起火事件。
测试车辆在完成1个暖胎圈和1个飞行圈后直接驻车,制动盘温度超过600℃,引发树脂等有机物材料产生可燃气体导致短暂明火。
小米汽车在回应中明确指出,此次事件中测试车辆未启用“能量回收增强”功能,该功能可降低机械制动系统负荷,最大提供0.2G的制动能量回收。
在赛道激烈驾驶时,频繁高速紧急制动会使制动系统承受远超日常的负荷。对于小米YU7这样的中大型SUV,车重和高动力带来的高速行驶特性,进一步加剧了制动系统的产热效应。
据行业报告显示,未经专业改装的原厂车在赛道出现制动异常概率高达34%。某品牌技术文档证实,未启用能量回收增强模式时,连续10次急刹后刹车片温度峰值可达720℃。
全球刹车片市场正迎来增长与技术升级并行期。据QY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60.36亿美元,预计以2.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至2031年的70.87亿美元。
其中,陶瓷刹车片市场增长尤为迅速,2024年规模已达31.4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增至3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3%。
中国刹车片市场突破400亿元人民币,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高端产品因材料创新需求呈现18%的复合增长率。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高,对耐高温、低噪音刹车片的需求持续攀升。
2025年7月1日,华伍股份获得稀土制动片专利(CN115256762B),该技术利用稀土和纳米二氧化硅材料提升制动片性能和生产效率,同时减轻重量。
专利创新不仅限于材料。艾迪制动7月1日取得的热处理装置专利(CN223047560U),解决了刹车片受热不均问题。海盐欧亚特开发的耐磨过水槽刹车片则通过十字槽设计,使摩擦产生的粉末碎屑迅速排出。
智能化也在刹车片领域落地。盐城加能年初推出的带减震功能的散热刹车片整合了压力传感器和伸缩弹簧,可实时监测磨损情况。
安耐特4月申请的摩擦材料专利则专注于解决制动噪音与振动问题。
小米在刹车片起火事件后强调,YU7定位于城市豪华高性能SUV,强烈不建议未经专业升级的原厂车进行赛道尝试。
行业趋势显示,至2025年第三季度,超65%的新上市高性能车型将标配智能制动管理模块,通过实时监测温度、压力等参数实现主动散热控制。
厂商正通过复合材料开发、能量回收协同等路径重构竞争格局。消费者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时,需建立基于车辆设计参数与驾驶场景的理性认知。
陶瓷刹车片市场份额正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但低温环境下的摩擦系数波动仍是普及障碍。而稀土改性材料专利的出现,为高性能刹车片提供了新方向。
随着超65%的新上市高性能车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标配智能制动管理模块,制动系统的实时监测和主动散热正成为行业标配。未来刹车片将不仅是摩擦部件,而是集安全警示、温度控制、磨损监测于一身的智能安全系统。
上一条:定钳与浮钳区别及应用场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