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 全系电池包采用16层及以上硬核物理防护,底部构建三重递进式防御结构:
第一道防线:底盘前部新增1500MPa超高强度防刮底横梁,抵御路面碎石撞击;
第二道防线:电池包前缘增设吸能结构,碰撞时主动溃缩吸能;
第三道防线:底部应用SU7 Ultra同款“防弹涂层”,分散刮蹭冲击力,降低电池损伤风险。
小米强调,该设计已满足2025年电池新国标,覆盖SU7、SU7 Ultra及YU7全系车型。
一汽奔腾针对悦意03、07车型的装甲电池,实施严苛于国标的170J底部撞击测试(国标要求150J)。测试中,电池包外壳无破裂、电解液零泄漏,绝缘性能保持稳定。其核心技术在于:
电池底部一体化铸造:压铸铝工艺融合电池包与车体,形成蜂窝状吸能结构;
三明治防护:外层10mm铝合金装甲+中层气凝胶隔热层+内层独立电芯单元,同步通过热扩散测试(2小时不起火)。
企业同步加码技术专利,提升防撞梁性能与品控:
昌晖汽车:申请“柔性吸能防撞梁”专利,通过液压油在缓冲腔间流动,逐步吸收冲击能量,减少对电池的结构冲击;
科蓝特铝业:开发铝防撞梁顶弯设备,集成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折弯形态,确保量产一致性。
星途星纪元ES 电池包采用多截面吸能结构,底部以1300MPa热成型钢构建六层强化防护,并通过IP68防水与48小时浸水测试(标准为0.5小时),安全性超新国标96倍。
从1500MPa高强钢到液压吸能结构,再到一体化铸造工艺,电池防撞梁技术正从“被动防护”转向“主动吸能+精准制造”的综合防护体系。随着新国标明年实施,以多重防线为核心的设计或将成为行业标配,为电动车安全筑牢根基。
下一条:定钳与浮钳区别及应用场景
返回